1. 定义
世界卫生组织规定 60 岁至 74 岁为年轻老年人;75 岁至 89 岁为老年人;90 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。老年根面龋是指发生在老年人群中牙根面或釉牙骨质界处的龋损,一般先发生于牙骨质,其龋坏发展可累及牙本质。主要发生于牙龈退缩、牙根暴露的牙齿。2. 病因
2. 1 解剖学基础 (1)牙骨质覆盖于牙根表面,厚度仅 20- 50μm,钙化程度低,容易产生龋坏,且容易波及牙本质。 (2)部分牙齿的冠部釉质和根部牙骨质之间有断带,为牙本质暴露区,牙本质有机物成分较釉质高,容易产生龋坏。2. 2 牙周组织和涎腺的增龄性变化 (1)牙周组织退缩,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、牙间隙增大,易造成食物嵌塞,清洁不易。 (2)老年人唾液分泌量减少,清洁、缓冲、再矿化能力下降。
2. 3 菌斑积聚 菌斑积聚是根面龋发生的最重要原因。老年人由于饮食习惯、行为动作等改变,且口内多有义齿修复,不易清洁,口腔卫生相对较差,容易导致菌斑积聚,主要与黏性放线菌、变异链球菌、乳酸杆菌等相关。
2. 4 其他因素 老年人多有修复体,部分义齿固位体容易对牙根面造成磨损,致使细菌易侵入牙本质,且义齿可能会遮盖早期根面龋损,使其不易被发现,延误治疗时机。
3. 临床表现
3. 1 发生部位 多发生于牙龈退缩、牙根暴露的牙齿,一般发生在釉牙骨质界及其下方,可完全位于牙根面;也可骑跨釉牙骨质界,部分位于牙根面,部分位于冠部。
3. 2 形态特点 (1)浅碟状龋损在牙根表面出现浅棕色或褐色边界不清的浅碟状龋坏。龋损进一步发展,可侵入牙本质,向根尖方向发展,一般不向冠方发展侵入釉质,可在颈部釉质下潜行发展形成无基釉,严重者破坏牙本质深层,造
成根部牙体硬组织缺损,使牙齿抗力下降,在咬合压力作用下可导致牙齿折断。 (2)环状龋损常发生在釉牙骨质界有断带,牙本质直接暴露的牙齿,其损害沿牙齿边缘呈环状扩展,可环绕整个根面。
3. 3 主观症状 根面龋多为浅而广的龋损,早期深度 0. 5- 1mm 时不影响牙髓,疼痛反应轻,患者可无自觉症状。病变进展接近牙髓时,患者对冷、热、酸、甜等刺激产生激发痛。
- 诊断方法
(2)探诊:用探针探查根面有无粗糙、钩挂或进入的感觉,被探面是否质地变软,探查时患者是否感到酸痛或敏感,同时可探查龋坏范围、深度、有无穿髓孔等。
(3)温度刺激试验:对可疑根面龋,尤其是在隐蔽不易探查到的部位,可采用冷、热水刺激试验
进行检查。老年患者根面牙本质浅龋呈浅碟状,且患者常缺乏主观感觉,故易漏诊。
- X 线检查视诊:探诊均不易发现和探查的部位,龋损在 X 线片上显示透射影像。
- 诊断标准根据病损程度分为三类:
根面中龋:病损范围在牙本质的表 1/ 3 与中 1/ 3 之间,患者对酸甜饮食敏感,过冷过热饮食可能产生一过性酸痛感,冷刺激尤为显著。检查一般可查及龋洞形成,呈黄褐色或深褐色,活动期质地偏软,静止期质地偏硬,探诊时可伴酸痛或敏感不适。
根面深龋:病损达牙本质的髓 1/ 3。患者症状较明显,遇冷、热和化学刺激时,产生的疼痛较中龋时更加剧烈。与中龋相比,体征更明显,容易被发现。注意与慢性牙髓炎相鉴别。深龋的患牙不探及穿髓点,虽然对于温度刺激可出现敏感,但仅当冷、热刺激进入病损部位时才出现疼痛反应,而刺激去除后症状不持续。慢性牙髓炎一般有自发痛史,有时可探及穿髓孔,温度刺激龋损部位或非龋损部位时,均引起疼痛反应,程度重,持续时间较长,有时可伴轻度叩痛。
6. 治疗
6. 1 保守治疗 采用药物治疗、再矿化治疗及其他非手术治疗方法终止病变发展。适应证 龋坏深度仅限于牙骨质或牙本质浅层,呈平坦而浅的龋洞;龋坏部位易于清洁或自洁;龋洞洞壁质地较硬,颜色较深,呈慢性或静止
状态。
6. 1. 1 药物治疗 采用化学药物治疗龋损,终止或消除病变。
(1)氟化物:常用的含氟制剂有:①75%氟化钠甘油糊剂;② 8%氟化亚锡溶液;③酸性磷酸氟化钠(APF)溶液;④含氟凝胶(如 1. 5% APF 凝胶); ⑤含氟涂料(如 Duraphat)等。
局部联合应用氟化物和洗必泰效果良好。氟化物能有效干扰牙体硬组织脱矿过程,促进再矿化,洗必泰为广谱抗生素,能有效控制根面细菌及龋活动性,使活动龋转变为静止龋。
不推荐使用硝酸银,其对软组织有强腐蚀性,并使牙齿发黑,如果操作不当,容易造成牙龈损伤。
使用方法:①清洁牙面,必要时可磨除边缘脆弱牙体组织,以消除食物滞留的环境;②清洗、隔湿、吹干;③涂布药物于患区。
(2)CPP- ACP(酪蛋白磷酸肽 - 无定形磷酸钙)
CPP- ACP 是由牛奶中提取的酪蛋白与具有生物活性的钙离子、磷酸盐离子复合形成。目前,以其为主要成分的护牙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(如 GC 护牙素)。
6. 1. 2 再矿化治疗 采用人工方法使脱矿的组织再次矿化,恢复其硬度,终止或消除早期龋
损。
再矿化液:有多种配方,主要为含有不同量的钙、磷和氟,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漱口液。为了增强其稳定性,常在再矿化液中加入钠和氯。
(1)含漱:适用于全口多颗牙齿的再矿化。清洁牙面,去除龋损表面的菌斑、牙石和龋坏组织,使用矿化液含漱。0. 2%NaF(900mg/ L)溶液,含漱,每周 1 次;0. 05%NaF(230mg/ L)溶液,含漱,每天 1 次。
(2)湿敷:适用于个别牙齿的再矿化。清洁、干燥牙面后,将浸有药液的棉球置于患区 3- 5 分钟,反复 3- 4 次。
6. 2 充填修复治疗 老年根面龋的充填治疗与龋病的充填治疗的治疗原则相同,但是鉴于根面龋及老年人群的特殊性,其充填治疗步骤及操作要点如下:
6. 2. 1 牙体预备 要点:(1)在制备窝洞时应注意微创、无痛原则。由于老年患者全身的因素,可能患有其他系统性疾病,且对酸甜感的忍受性较低,去龋时一方面尽量减少对牙髓组织的刺激,避免损伤牙髓;另一方面动作轻柔,做好治疗前的医患沟通工作,必要时在局部麻醉状态下处理。除了常规去龋方法外,还可利用 Carisolv 化学-机械去龋法,尤其适用于全身条件较差或具有牙科恐惧症的老年患者。 (2)由于牙根部牙骨质和牙本质均较薄,一旦发生龋坏,病变发展快,原则上必须去净龋坏组织,同时注意保护牙髓。对于近髓的龋损,为了防止露髓,可用慢速球钻沿洞壁轻柔、间断地钻磨,也可用挖匙去除软化牙本质,必要时可采用分期去腐的方法,也可尝试保留少量软化牙本质,通过间接盖髓使其矿化,如有此类情形,需在病历上记录,并安排复诊,观察临床变化。复查时若发现临床症状或病变扩大,则采取相应措施。 (3)根面龋所在部位不直接承受咬合力,在去除龋坏组织时,对窝洞的抗力形和固位形要求较低,为尽可能保留健康牙体组织不必加深和扩展窝洞。 (4)病损位置的特殊性:①位于釉牙骨质界处的根面龋形成的龋洞,一般不是典型的Ⅲ类洞或Ⅴ类洞,而是两者的结合,可累及颊、舌、近中及远中面,可用龋齿指示剂检测以明确龋损范围。②发生在接触点以下牙面时,应从颊舌侧方向入手,制备成单面或邻颊(舌)洞形。若龋损已破坏接触点,可制备成邻牙合洞。③龋损累及龈下部位时,去龋前可使用排龈线以暴露龋损,若位置深,必要时行小的翻瓣术。此外,累及龈下的根面龋,牙周组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,局部渗出较多,从而影响充填效果。为改善牙周组织炎症,可先做根面洁治和刮治,并去除龋坏区软化牙本质,清洗干燥根面后,用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封闭,一周后再进行下一步治疗。
6. 2. 2 术野隔离 老年根面龋不推荐使用橡皮障隔离术,一般采用简易隔湿法,如棉卷、吸唾器等。对于累及龈下根面龋,可使用排龈线。
6. 2. 3 窝洞消毒 常用的消毒药有 75%乙醇、
25%麝香草酚乙醇溶液等。
6. 2. 4 护髓 根面深龋其窝洞一般较浅,但距离髓腔也较近,近髓处可放置间接盖髓剂如氢氧化钙制剂等,由于氢氧化钙制剂与牙体组织和树脂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粘接,要求尽可能减少这些制剂的覆盖面积。
6. 2. 5 充填 依据操作要求将充填材料填入窝洞,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复。如果涉及邻面洞时应使用成形片和楔子,使材料与洞壁密合。充填后应修整外形、打磨、抛光,注意检查龈缘处是否形成悬突。对于牙根面环状龋时,牙体组织强度削弱,去除龋坏组织充填修复后,应作全冠修复。如果根面组织破坏较多,即使无明显牙髓炎症状,也应考虑做根管治疗和桩核修复,以增强牙体组织的抗力,避免正常咬合时发生牙冠折断。
充填材料有多种选择,如复合树脂、玻璃离子粘固剂、复合体等。
(1)复合树脂:美观,与牙体组织有良好的粘接性,具有较强的抗压、抗张强度和一定硬度。用于根面龋的修复存在的问题:①树脂材料对牙髓有较大刺激性,在近髓处使用需垫底以保护牙髓;② 树脂材料膨胀系数高,聚合收缩易导致洞缘的微渗漏,易发生继发龋和充填物脱落;③该材料与牙釉质粘接剂配合使用才能具备良好的粘接性,而根面龋往往缺乏牙釉质。牙本质粘接剂材料在复合树脂充填术中的应用,弥补了对根面窝洞修复的不足,适合于老年人根面龋的修复治疗。
(2)玻璃离子粘固剂:是根面龋修复较理想的材料:①该材料对牙釉质和牙本质均有较强的粘接性,备洞时可仅去除龋坏组织,不需严格的窝洞制备,可有效保留健康牙体组织,增加牙齿抗力;② 对牙髓组织的刺激性较轻,可不必垫底;③热膨胀系数与牙齿相近,封闭性能好,保证了洞壁边缘的密合;④可释放氟,促进牙本质的再矿化,预防继发龋的发生。
(3)复合体:一种新型复合材料,既具有复合树脂的美观性能,又具有玻璃离子能够释放氟离子的优点。
7. 术后医嘱
(1)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,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刷牙方法,养成饭后刷牙或漱口、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齿邻面等习惯。
(2)避免咬食过硬食品,以防牙齿折裂。
(3)充填体脱落或有疼痛症状及时就诊。
(4)调整或更换不良修复体。
(5)定期进行口腔检查,做到“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治疗”。